——海安县李堡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海安县李堡实验小学 杨桂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 2000多名师生向各位领导 、各位同仁的到来 表示热烈的欢迎和 诚挚 的 问候 !
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中,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魅力。近年来,我们围绕“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的办学理念,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用亮我文化引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下面我想什么是“亮我文化”、为什么提“亮我文化”、怎样建设“亮我文化”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校在文化建设上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什么是“亮我文化”
我们提出“亮我文化”,其基本理念是“让每个人成为做好的自我”,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一个人都是优秀且有潜能的,只不过每一个人优秀的方面不同而已。“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就是要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为每个人的成长搭建平台,最终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家长成功的目标。
我们提出“亮我文化”,其核心要素是“亮我守真”。 “亮我”就是亮出自我。在亮我的过程中,直面挑战,成就自我。对个体而言,“亮我”是人格独立,自尊自强;对集体而言,“亮我”是精诚团结,通力协作。 “守真”就是守住本真。陶行知先生曾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守真”是守住真知、守护真理、守做真人。“亮我守真”既体现了 我们李堡实小 人对教育教学本质规律的执着追求和默默坚守,又彰显了 李堡实小 人敢于创新与锐意进取的勇气和豪气。
在亮我文化的引领下,我们提出了“构建精神堡垒,成就多彩人生”的学校办学愿景,形成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等理念文化,并对理念文化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二、为什么提出“亮我文化”
我校创建于 1904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 百年老校 。 在学校异地新建前 ,我们 就 聘请学校文化建设专家,社会贤达到校研讨,组织班子 成员 多次去如皋、泰州 档案馆 ,从《如皋县志》和《泰州县志》中查找李堡的历史记载,走访学校老领导老教师老校友,听他们讲述李堡小学的故事,对贯穿百年发展历史、凝聚历代师生的办学文化进行了整理挖掘, 我们 提出“亮我 教育 ”的办学主张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1、教育活动的本质需求
大家都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一方面,教育中的每个人都渴望优秀,希望把自己最亮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另一方面,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乐于表达自我、善于展示自我。近年来,核心素养观下的教育,立足于儿童品格、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以“亮我教育”为切入口,让师生在活动中亮出个性,亮出风采,展示最好的自我,让教育中的每个人都能最好的发展,是我们追寻的教育理想,也是教育活动的本质需求。
2. 地域 文化的传承要求
古镇李堡,四易其名。唐朝,因初为入海口,土色鲜红,故称“赤岸”。明朝,为抵御海盗侵扰,民众纷纷筑堡自守,因李姓居多,故改称之为“李家堡”。清朝,因出现三位贤人,又一度改称“三贤镇”。改革开放后,李堡人从传统工、农业向现代工、农业发展,是远近闻名的 “蔬菜之乡”, “中国剪折卷机械之乡”。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着李堡人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敢于亮剑、坚守真理的“亮我”精神。可以说,“亮我教育”是李堡这方热土上土生土长的文化产物。
3.学校发展的必然追求
据《如皋县志》记载:“李堡小学,原名广益小学。”“广益”即“广博学识,溢满天下”之意。上世纪 80年代,我校创新少先队活动,开展少先队教育,让每个学生在队活动中亮出风采,成就自我,学校曾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新世纪初,我们在活动育人的基础上探索出自主教育,不管是少先队教育,还是自主教育,其主旨都是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亮我教育”是学校办学文化的传承,也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高度提炼。
三、怎样建设“亮我文化”
2013年,学校的易地新建工程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这所百年老校焕然一新。
但建筑终究还是建筑,学校说到底是一个文化化人的地方,是孕育、传播和传承文化之地,如何在新的地方、新的建筑上接续老校的文化基因,彰显老校的文化传统?如何让学校的建筑、环境、课程、课堂,能烙上自己的文化印记,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成为学校发展的文化气质,是我们异地新建前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此,从2013年开始,我们以异地新建为契机,在教育局的领导下,以“亮我教育”为引领,从标识文化开始,一点一滴的思考,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展开了学校亮我文化的探寻之路。
1、精致传承的亮我标识文化。
文化标识是办学理念的形象诠释,是高高飘扬在师生心目中的学校旗帜,是学校展示办学特色的窗口。2013年,适逢全县开展学校文化评比活动,我们借此东风。首先对以校歌、校徽、校刊等为核心的校园标识文化进行了重新塑造。
2013年2月,我们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 形象识别理念, 设计了学校VIS形象识别系统,从整体上对新建学校的视觉系统进行了构建。在学校VIS形象识别系统中,确定了学校的标准基色——为李小红,标准常用字体为方正粗宋,在该系统中,对学校的办公用品及宣传制品等样式均做了明确的说明。因此在学校异地新建中,学校整体建筑颜色、文化楼名、标牌、指示牌、学校网站、会务手册等等都很好的遵循和应用了学校VIS形象识别系统。
2013年8月,我们设计了校徽,校徽的主体部分 由“ L”和“X”两个字母抽象变形而来(取自“李小”两个汉字的首拼),代表着李堡小学。数字“1904”代表学校创建于1904年,小圆圈既是太阳,代表着理想,代表着希望,又是圆球,代表着学校的传统特色乒乓球运动。“L”、“X”、小圆圈三者组合在一起,代表着校园吉祥花“广玉兰”。
2014年6月,我们拜访了南通大学校歌研究室教授,同时查阅史料,对学校贯穿百年传承的三首校歌进行了挖掘与整理。
2015年3月, 我们设计了校旗和校园吉祥物,并通过师生、家长微信投票最终确立了学校的校旗及吉祥物。 2015年5月,学校将承载着校园文化的校报升级为校刊,同时更名为《广益》 。
校服是一个学校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和集体荣誉感的外在体现,是行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4月,我们调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设计了多套校服样式,通过家长和学生全员参与投票,最终确定了校服的样式。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的运作进行了集中采购。 每每 升旗仪式或隆重集会时 ,全体 学生 身着具有 李堡实验小学 特色的校服, 色彩统一,整齐划一,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倍增,学校的形象得到进一步传承。
可以说,在文化建设初期,我校开展的标识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种视觉表达,是一种形象与气质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语言表达。
2、校本特色的亮我环境文化。
站在老校新建的时代节点,如何将亮我守真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得到传承,将学校的精神得以延续,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浸润着浓郁的地域氛围和校本特色,201 5 年下半年,学校组织团队所有成员前往苏州、无锡、南通等地学习研讨,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举全校之力寻求文化认同,着力打造了以“校园十景”为代表的亮我环境文化。
① 解读人文资源,塑造“三贤广场”。
三贤广场,也是进入大门后首先呈现的区域,由三贤雕塑、亮我守真石以及“博”、“强”石组成,也是我校着力打造的德育广场。
李堡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曾一度称“三贤镇”。三位贤人的美谈代代相传,因此,我们对学校大门前近三千平方米的广场进行了精心设计,对三位贤人的进行了认真解读,根据历史典故制作了三位贤人雕塑,雕塑后配以十六米的长轴画卷。三贤广场的建立,不仅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每位师生从三贤故事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和三贤雕塑遥相对应的是“亮我守真”的校训石,在亮我守真石左边对应的是教学区,以“博”石为引领,意为学识广博、仁心博济,校训石右边为生活区,以“强”石为标志,意为身体强健、运动强体。让我们感悟到是学校在“亮我守真”的旗帜下,以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李小人。
站在三贤广场,放眼远望教学楼群,所有楼名均以“亮”为首,综合楼——“亮德楼”,以德为先,以德树人。亮采楼,以展示师生个性风采,阅读风采。“亮识楼”、“亮智楼”、“亮毅楼”为三幢教学楼,寓意亮出知识、亮出智慧、亮出毅力,“亮健馆”为师生食堂和风雨操场,意在健康的食物,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学校的楼宇文化,处处流淌着文化的气息,事事追求着“文化化人”的至高境界。
② 挖掘历史资源,构造“文化长廊”。
新校区五幢教学楼之间用连廊相连,形成了南北近二百米的长廊,如何让长廊的每面墙壁都能讲述历史。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充分挖掘李堡的历史资源,分楼层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一层长廊为“千年古镇,百年老校”大型浮雕,分为抗击倭寇、三打李堡、百舸争流、赤岸社学、广益学堂、李堡小学六个主题。二层长廊、三层长廊,围绕民风名俗展示了李堡民间艺术、文化人物、民间习俗等主题。师生行走在这样的走廊里,抬头之间,就能耳濡目染,知晓历史,乡土文化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每一个人。
③ 引用地名资源,巧造“个性大道”。
据史料记载,“赤岸在县东北迤亘六七十里,脉接蜀岗,土高色赤”,唐朝时名为赤岸,因地势高泥土赤红、傍依海岸而得名,因此我们将校园内一条大道取名为“赤岸路”。另一条大道“广益大道”源自李堡小学原校名——广益小学,用广益作为路名,既寓意着莘莘学子成长在广博学识,溢满天下的大道上,又将学校悠久的办学史得到了传承。“育才路”则是引用学校老校区门前的一条有百年历史的老路,这条路深深地烙在师生的心中,把“它”带到新校区,可以让学校的故事延续,让文化的记忆绚烂。
④ 依托校本特色,建造“主题景点”。
一所百年老校,积淀了深厚的办学文化和校园特色。如何把这些校本特色融入到新学校,在新校区传承和发展?我们依托园林,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四个主题园:竞园、志园、仪园、趣园,将学校品牌项目融入到每个园子中。如果说刚刚谈到的的“亮”文化(亮德楼、亮采楼)如同一首高高飘扬的歌,高高飘扬在楼宇之上,那么楼宇间“真”文化就是一首雄厚敦实的诗,这里的真文化就是位于五幢楼间的四个园子:竞秀人生——竞园,志存高远——志园,仪修素养——仪园,曲艺人生——趣园。
⑤ 弘扬书香文化,建造“开放书吧”。
作为海安县“首批书香校园”、江苏省“书香校园阅读基地学校”,在新校区中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让书香文化弥漫的学生周围,弥漫在教师心间,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区,除了教室中设立读书柜外,教学楼每层分主题设置不同的开放书吧,如:英语吧、童话吧、经典吧、科学吧、前沿吧,艺术吧,每个开放书吧根据不同的主题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教室外长廊分年级展示好书推荐内容,让儿童在美的环境中阅读,在不经意间阅读,在各取所需中阅读,不断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3、基于儿童的亮我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围绕“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卓越品质、广博学识、强健体魄的现代文明人”的育人目标,以课程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了一套符合我校特色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亮我课程”。其中《古韵今风话李堡》注重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家乡,提升能力,受到思想的熏陶;《乒乓零距离》注重乒乓文化的传承,运动技能的提升,弘扬我校乒乓特色;《我读我诵我写》注重语文能力的拓展与提升,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提供课程支持。
4、以生为本的亮我课堂文化
在学校标识文化、环境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新学校建成后,我们将文化建设研究重点放在课堂文化上,启动了以“真学习、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导向的亮我课堂探寻之路。
亮我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先亮后点,互点更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围绕亮我课堂,我们在2016年成功举办了南通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2017年我们正在积极筹办南通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学校文化是一本教科书,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学校造就什么样的文化。亮我教育的办学文化还需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今年我校申报的“基于亮我教育的课堂文化构建研究”获市十三五立项课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让课堂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和品牌生长点,促进学校文化向深层次发展。我们坚信,根植于这样的教育文化,一定能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实现我们的教育追求!
谢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