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校帜,飘扬堡东。初日照曈曈,敬师和友莫后众,广座尽春风。春风、春风,常沐教化工。”这是上世纪30年代早中期海安东乡李堡小学的校歌。
这首歌歌词是李堡著名士绅潘树声所作。潘树声出生于李堡镇一户世代书香的家庭,其父为晚清秀才,课子极严。废科举后,潘树声考取南通师范学堂,毕业时名列前茅,深得校长张謇赏识,遂留校任教。数年后至北京女子师范任教,并随考察团赴日本考察教育。后被如皋沙元炳聘为如皋师范校长(李堡旧属如皋县管辖)。潘树声于国文、地理两科造诣极深。国文教材研究透彻,烂熟于胸,登台讲授,无需备课,滔滔不绝,条分缕析。上地理课可随时在黑板上作图,边画边讲,准确无误。任如皋师范校长期间,潘树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都亲自巡视各教室,如发现国文或地理课任课教师未到班,就立即进教室代为上课;如系其它课程,他就留在教室督促学生自习,待任课教师到班后才离开。潘树声任如皋师范校长时间较长,1927年暑假调离时,将任内的积存现金800多元全部上缴县教育局(当时这笔钱在农村可购买20多亩上等的土地),并建议将这笔款项用于补助师范学生。
潘树声在如皋任教期间,时刻不忘家乡李堡的教育事业。为了扩建李堡小学,他不顾严寒酷暑,四处奔走,劝募数载,先后增建校舍若干,并亲自为李堡小学创作了校歌。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潘忧时伤世,曾作组诗《仿杜工部秋兴八首,次原韵》,其一云:“天将战血染秋林,红叶漫山万木森。莽莽川原馀劫火,萧萧风雨布层阴。宋家积弱和无策,曹社潜谋鬼有心。人道难为戎首说,征夫远戍不闻砧。”抒发了他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他对战乱中的难民的关注。解放后,潘树声被选为海安县政协常委。
上世纪30年代早中期,李堡小学每周一举行师生大晨会。大晨会上,先唱校歌,接着唱《救国歌》,因为那时正值日本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国难当头,全国上下奋起抗日。《救国歌》的歌词是:“大好金瓯将破碎,黑水白山尽魑魅,青年肝胆抑风雷,健儿身手英雄队,复兴民族舍我们其谁?奋起,奋起!努力求学新知培,养成实力大无畏,奋起,奋起!看我们十年后,发扬祖国的光辉!”
这首歌歌词是当时在江苏省教育厅任编审职务的易君左所作,针对青年而发。鼓励在校学生努力求学,探索新知,发奋图强,团结打败日本侵略者,得到最后胜利。这首歌当时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流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