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的位置: 首页 >特色建设>校本课程>详细内容

一年级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05 点击数: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国家课程计划,我校将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模式。我们将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传承礼仪文明,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出品德高尚、体格健魄、充满自信的文明小学生,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我校本课程一年级开设“礼仪文化”校本课程。

二、资源及需求分析

李堡镇中心小学是海安县内的一所百年老校,全校师生多年感受着海安的现代文明气息,并为其不断进步作出了大量贡献。学校教育工作者也把握住了这一“礼仪教育”时机,研究并实施了这一教育策略,初步积累了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的方法和经验。

学校有一支思想观念新、敬业精神强、师德高尚的年轻教师队伍。全校教师平均年龄30多岁,已有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多人能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传承礼仪文明,给学生传授礼仪知识,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在于弘扬传统礼仪文化,更重要的是 “建设新海安”的需要。实施礼仪教育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义务和责任,更是为了缩小与兄弟学校差距的需要,让孩子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开礼仪文明花。

三、课程开发及实施目标

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出身心健康、充满自信,彬彬有礼李小学生。

通过礼仪实践、礼仪服务,辅之予礼仪知识讲座,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礼仪常识、礼仪常规,知晓古今中外、各地域、各民族的礼仪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校里懂礼仪、知礼仪、做文明小学生;让学生在家庭中、社区里,服务他人,服务亲人,奉献社会,让他们从课堂做起,从现在做起,做“文明小学生”、“文明小公民”、“文明小天使”,并让他们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具体目标

“礼仪文化”一年级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升旗仪式、师生问好、课堂听课及家庭孝敬父母(老人)等学习、生活中的最基本礼仪;了解公共场所、国内外公众场合下的民族礼仪;初步感受美与丑的区别。

方法与过程:军事训练及课堂常规、文明习惯的画册宣传、课堂说教、师生表演来形成学生初步的礼仪标准,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收集家庭、社会礼仪信息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基本的学习、生活习惯,有自立、自强和团结守纪的意识。

四、课程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师生为主体,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及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在校本课程中去实践、去感悟、去体验,从而能自觉地接受教育。

2、实践性原则: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以实践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做到课堂知识传授与师生共同实践相得益彰。

3、灵活性原则:课题开发、学年(期)计划、单元划分、课时教案都要视学生的实际及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可开发度来决定,要着眼于学生在小学六年中以及一生中的可持续发展而灵活取材,开放时空。

五、课程开发策略

1、我们把“礼仪文化”作为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石来开发,由全校语文教师保证每周一节课的授课时间来支撑学生向“有品位”的人发展。

2、加强晨读、晨炼和兴趣小组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多才多艺,内练素质、外树礼仪形象,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

3、建立家长学校,建立社区、家庭、学校教育协作会,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之中。

六、课题内容及结构

“礼仪文化”开发内容如下:

(仅供教师开发参考)

课程对象:一年级学生

课程长度:16周

 

 

 

(每周一节课)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包括预成性内容和生成性内容)

教学形式

1

1、校内礼仪:学生进校的仪容;学生与老师谈话之间应注意的礼仪等。(中间穿插一些一年级学生的入学常规)

(学校上课:学生迟到进教室应注意的礼仪;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应注意的礼仪等。)

讲授

模拟情景

2

1、校内礼仪:举止:在日常生活中要举止要符合觅小学的行为,克服冒失的行为等。

言谈:说话不失礼貌;使用敬语谦语;致谢和道歉;正确对待别人的过失。

讲授

模拟情景

表演

3

1、服饰:简洁大方,不穿奇装异服,活泼可爱。

2、餐饮:“吃相”要文雅;用筷子的忌讳;“喝”的注意事项;要注意节约。

表演

参观

练习

4

2、交通:走路要注意礼仪,交规;文明使用交通工具。

 

看片子

讲授

5

1、家庭成员之间的礼仪:与父母长辈之间的相处;祝贺和庆贺;赠礼;与姐弟的相处等。

讲授

表演

6

3、学校外:同学间的往来;祝贺同学的生日或到同学家作客的礼仪。

模拟情景

讲授

7

2、邻里之间的礼仪:邻里成员之间:合理利用小区公共设施等。

讲授

看小品讨论

8

4、公共场所:购物礼仪;

旅游观光礼仪;

观察

表演

9

商场、电影院等场所的礼仪。

观察

练习

10

5、 通讯:写简单的贺卡;打电话;上网等。

练习

讲授

11

社交礼仪:1、介绍的艺术

2、一些社交禁忌

练习

讲授

12

3、交谈:注意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注意不要变成个人演讲;交谈当中的注意事项。

讲授

表演

讨论

13

4、拜访亲友与会客。

5、馈赠

模拟情景

表演

14

6、聚会

7、交往:掌握交往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同学的来访等。

8、探病

讲授

表演

模拟情景

15

1、中国节日:国庆节;元旦;妇女节;教师节;端午节;劳动节;六一节;中秋节;春节

2、民族习俗:泼水节;藏年节;火把节;古尔邦节等

3、宗教习俗:佛教习俗;道教习俗;伊斯兰教习俗等 

讲授

看图片和碟片

 

16

1、日常交往;守约准时;见面;称谓;谈话;

2、赠礼:赠礼贵在情义;赠礼的习俗

3、宴请:宴会;招待会

4、各国习俗喜忌;数字喜忌;手势等 

讲授

练习

看片子

 

 

七、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是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自我与他人的过程、不断的反思”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

2、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用等第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八、保障机制

1、学校成立专门的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

2、教师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课表)上课,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一年级校本课程者必实施须有学年计划,有进度设置,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校领导每月深入课堂听课3至4节,了解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质量及实施效果。

5、教务处通过听课、查资料、学生评教等形式核实工作并纳入日常规考核。

6、开发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切勿“陪同式”、“放羊式”、“说教式”。

7、教师要大胆利用校内外的有形、无形资源,采用多种形式、上课活动多种手段施教,以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切忌“等、靠、要”的思想或把自己置身于“课程”体系之外,或又回到“教教材”的老路上来。

8、学校鼓励教师探索并开发出适应我校特点的新的“校本课程”内容。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