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目标:
我校立足校本课程教育,传承和弘扬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效益,打造学校品牌,突显“人有我优”的意识。我们根据李堡地区资源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即时生成,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组织了学校辅导员和骨干教师组建课题组,编写形成了这套《校本课程实施指导教材》。
通过校本教材开发,使教师们在开发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教师个性品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用先进的课程理念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特色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做到活动有个性,内容有特色,阵地有建设,小队有主题,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社区教育主体化,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使学生成为“真诚善良会宽容,勇敢自信好合作,勤奋乐学增智慧,爱家报国勇创新”的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二、课题组成员:
王丽华、曹勇、沈连瑾、康红、张翠萍、周林、祝卫红、徐美荣、储美琴
三、课程内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基础,以开拓创新精神为内涵,以培养队员的创新能力为终极目的,从发展队员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队员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培养队员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能素养等方面出发,选取了六个活动主题系列:即自主型特长展示系列、感悟型革命传统教育系列、考察型乡土教育系列、体验型劳动教育系列、公益型社会服务系列、创造型科技活动系列。
1、自主型特长展示系列,主要是通过学生交流成果展示自己的才艺,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树立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展示,使学生相互间受到启发,能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拟定了“手抄小报展才艺”“银球飞扬显精神”的主题活动。
2、感悟型革命传统教育系列,通过了解家乡英雄事迹,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感情,培养队员自主探究,采访调查的能力,拟定了“缪景先率众抗清”“革命歌曲大家唱”的主题活动。
3、考察型乡土教育系列。我校位于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一带,地处文化古镇中心,我们充分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优美的环境资源,培养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而出谋划策的激情,建立“现在我为李堡而自豪,将来李堡为我而骄傲”的情感互动体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展个性,展示自我的兴趣,拟定了“走向市场看李堡”“李堡灯会溯源”的主题活动。
4、体验型劳动教育系列。让队员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具有参与基本的生产劳动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体验劳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拟定了“粒粒皆辛苦”“套虾”“渔趣”的主题活动。
5、公益型社会服务系列。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拟定了“走进敬老院”“让李堡拥有绿色”的主题活动。
6、创造型科技活动系列。在活动中,涉及到很多的动手制作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实验或综合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拟定了“家用电器新构想”“自制饮料”的主题活动。
四、课程实施建议:
指导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活动课题。
指导选题时,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选题的背景材料,供学生选题时参考,对学生初步选好的活动课题,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选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可行性等,通过分析,对选题进行调整改造,最后确立为有研究价值,可行性强的活动课题。
2、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活动主题确定后,要指导队员制订好实施方案。
3、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每项活动之前,教师要检查队员活动准备情况,要提示有关注意事项,活动后,要和队员一起分析情况,帮助队员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还要指导队员分类有序地整理好活动过程的一系列资料。
4、指导学生总结活动成果。能够帮助队员深化对活动的认识,深化体验和感悟。
5、指导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展示能给队员带来成就感、自豪感,进而树立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果交流能使学生相互间受到启发,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
二、提供活动条件。
1、提供信息。
2、提供物质条件。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