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老师说:“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煽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丽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这是我心中的小鸟之歌。”几十年来,李老师用她情境教育的智慧让无数的孩子快乐地飞向了自己的自由王国。同样,李老师也用她的情境教育思想使无数青年教师诗意地徜徉在教育的天地里,采撷着教育的硕果。初涉讲台的我,也渴望在李老师情境教育理论的滋养与濡染下,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幸福地成长,诗意地栖居。
带着这样的渴望和憧憬,我开始研读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方面的书籍,观摩一节节李老师的课堂实录,感受情境教育的魅力,思索情境教育的奥妙,研究情境教育的思想,并尝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解它、运用它。虽然,初涉其中,步履蹒跚,但情境教育理论对刚刚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其影响是真切的、深刻的。
首先,情境教育理论转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初为人师的我曾认为:语文课,就是讲好课文。但如何讲好课文,怎样才算讲好课文,我并没有作太多思考。后来,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三部曲》,我才真正懂得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真正内涵。明白了教材中的课文虽然是优中选优,优中选典型。但孩子们仅依靠课文内容,不能达到应有的发展目标。教师教学中如果只关注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死学书,学死书,视野狭隘。于是我开始探索,因为儿童的思维特点、认识规律的不同,所以我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环境”为源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把简单的教课文转变成生动活泼的自我学习需求。随着我教学思想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等就在创设情境的教学中渐渐地培养起来。他们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还能从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质的美。
其次,情境教育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李吉林老师以“境”、“场”、“象”进行教学,以“感性”、“感悟”、“顿悟”来学习的方式,启迪我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帮助儿童“以情来想象,以情来感受,以情来记忆”。比如在《东方之珠》这一课中,我就用《东方之珠》这首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相机引出“东方之珠是哪里”的问题。接着,给学生们展示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等图片,迅速把学生引入文本所写的情境之中。如此一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他们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成为课堂中心,成为学习中的主体。而我则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是他们的伙伴,与他们一起探索、一起反思、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不仅是有效的、有魅力的,而且是充满着情感的教育。
再次,情境教育改变了我的课堂评价方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教学中学生们总在期待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可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却不懂孩子们的需要,课堂上常以简单的“对”、“错”评价他们。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先课堂高高举起的小手少了,课堂变得不寻常的安静。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是问题太难了呢,还是孩子们变得懒了呢?同样,从《情境三部曲》中,我找到了答案。其实,情境教育不仅仅是创设一个情境,还需要让课堂融于情境之中。教师应该以激励、赏识的语言,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智慧和生命的潜能,让孩子在课堂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收获主动学习的成果。为此,我尝试改变自己的评价方式,如启发孩子们积极思考时我会说:“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老师喜欢勤动脑的学生!”孩子们回答后,我会及时评价:“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你很自信!”……慢慢的,课堂上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愈来愈多,思考的潜能像火山样迸发出来,我的语文课堂又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当然,情境教育理论给予我的远不止这些。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深知李吉林老师是不可模仿,无法超越的。但她创立的情境教育理论却影响了无数青年教师,助推了我们的成长。我憧憬着:有一天,我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情境教育同行者!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