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从狭义上来认识,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李吉林老师也提出了“情境”,她提出的“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地活动其中的教育环境。
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基本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而作为新教师的我,每天都在课堂奋斗,为了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为了成绩的优良率,往往忽略了孩子们身上的潜能,我引导着孩子往前跑,却全然不顾他们想不想、能不能跑。现在,在课堂教学中,我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通过认真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有关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我对情境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老师的情境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以“真”、“美”、“情”、“思”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创设,拉近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身处具体的场景,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眼看,耳听,鼻闻,手触,自然而然就可以调动孩子的思维、想象、联想和情感体验。孩子们插上情境教育的翅膀,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我主要从“真”、“美”、“情”、“思”这四个方面学习到如何运用情境教学:
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在二年级写话“秋天的景色”教学中,如果单单看图写话,在封闭的课堂中,是不能真切感受到秋景的。于是,我则让孩子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走进五彩缤纷的画面中。在田野上,在花园里,在街道上孩子们尽情地拥抱大自然,感受浓浓的秋景,他们睁大了眼睛看着这美妙无穷的世界。当然,每个孩子笔下的秋天都不一样,有的如清新淡雅的山水画,有的则像是浓墨重彩的油画,有的孤寂悲凉,有的却生机盎然,比万紫千红的春天还美好。正是这样的真,才有了各色各样的秋景。
美情境教育,就是美的教育!“美”是情境教育的“磁石”,会产生无穷的魅力。追求“美”,给孩子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2》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乐气氛,体会祖国的繁荣和强盛,我播放了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孩子们欣赏之余,更深深地体会了词串的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爱国情感。
又比如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我则以寥寥数笔,将丹顶鹤展现于黑板上,让孩子们根据课文中的描写为其添色。于是外形优美,姿态高雅的丹顶鹤活灵活现地现于眼前。孩子们的理解也更加充分。
情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且是最易于被激起的。情境教育是以情动情,让儿童受到熏陶感染,因此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儿童的审美情感及道德情感。例如在《要好好学字》这一课,拓展中我讲到穷山区的孩子没有衣服穿,没有文具书包,更没有钱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有的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有的打破了自己的存钱罐想捐钱去;有的请妈妈特地买新书包、新文具寄给灾区的小朋友。那都是因为“情”激发了“爱”,培养了孩子的善良和真情。
思阅读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注重让孩子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知识积累,让之个性在阅读教学的精神世界中自由翱翔。
在教学《“生命的壮歌”----“蚁国英雄”》时,我紧扣“英雄”,学生反复读、品、悟。我巧妙地抓住想象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入课文情境,走进蚂蚁内心。在教学“抱团突围”这三句话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蚂蚁突围时的情景:“透过这熊熊燃烧的烈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在引导之下,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我仿佛看到了蚂蚁的触角被烧伤了,看到了它们脸上痛苦的表情。”“我仿佛看到它们即使手脚被烧断也要咬着牙,就是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我仿佛看到它们心底欣慰的笑容。”������在情境中,学生的回答不是空洞无物,而是细致的、多样的,体现了思维的开放与活跃,文本的语言也伴随感性的形象扎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情境教育为我的专业成长注入新的动力,引领我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前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性地开展情境教育活动,获得磨练,争取一个新的跨度。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