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的位置: 首页 >平安校园>廉政建设>详细内容

拒有偿家教之风 树教书育人之魂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06 点击数:

读完《中小学教师廉洁从教读本》,一幅“X加Y等于几呢?周末辅导班上再讲”的图深深烙在心中(右图)。爱国守法,教书育人,爱生乐教,恪尽职守,敬业奉献,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不可否认,当前有部分在职教师背离职业道德,热衷于有偿家教,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和商业化的色彩,使纯洁的师生关系蜕变为一种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既败坏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声誉,又损害了教育的良好形象,让学生、家长、社会深恶痛疾。

危害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教好书、育好人为最终目的,有偿家教是建立在金钱交换的基础上,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一种有偿服务行为,两者的目的不同,必然导致了其危害之深。

危害之一:违背了教师的师德底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奉献”。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是默默无闻吐丝的春蚕,是不知疲倦的辛勤园丁,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做到敬业奉献。针对基础薄弱、学习困难、有补课意向的学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技能,获取知识,这是教师应尽的责任,是对教学工作负责,对家长学生负责,对职业道德负责的具体表现,用家教辅导获取或变相获取钱财,显然与教师的道德底线相违背。

危害之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可塑性强,在学校时间长,接触社会的时间短,往往表现出向师性强。“亲其师,信其道”,曾有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报道,一个孩子在学校阶段考试分析中写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像张老师一样补课赚钱。”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领,教师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偿家教通常是挤占孩子课余和休息时间强迫学习,“牛不喝水强按头”,“一个10岁的孩子一周只能休息半天”,挤占孩子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本属于孩子的时间补课,直接导致了孩子学习兴趣下降,对孩子来说,补课辅导成了疲于应付之事。课前没有时间预习学习内容,课上不懂的地方不主动询问,课后懒得主动钻研,而是家教帮助完成作业,长此以往,学习效率,学习主动性会越来越差,必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危害之三:贻误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事有偿家教,教师必然为经济利益驱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分散工作精力,把大量的时间按放在有经济收益的课外,疏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专注于家教活动,更有甚者如上图所示——课堂上“偷工减料”,该讲的不讲,放到课后有偿家教的时候去讲,这样的教师,把时间花在家教上,忽视教学理念的更新、个人知识的丰富、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工作的反思,显然会贻误自身的专业成长。

行动

作为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师廉洁从教读本》的学习,我们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恪守职业道德,以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廉洁从教”。

师德修养体现一个“爱”字。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驱动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修养的核心,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广泛的、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是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只有充满了爱,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才会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才会竭尽全力、甘于奉献地去教育学生。

教育教学体现一个“公”字。教育是阳光下的事业,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对每个孩子公正执教可以促使每一位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要细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成长,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他人的额外叮嘱、不因家长的额外关照而对孩子另眼相看,要公平合理的对待每一个儿童,他们学习有困难我们要乐于帮助,勤于奉献,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洒满阳光。

课外辅导体现一个“义”字。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社会呈现了很多的义工联、义务队,在教师所面对的对象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能力都存在差异,对于学习困难、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主动关心,帮助其寻找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为他们提供义务的辅导和补习,这也是教师的基本义务和职责。

结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莲花的清雅高尚的形象表达给世人,让世人崇拜景仰。“俭以养德,廉以养教”,作为教师,“心底无私天地宽”,我将时刻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锤炼师德师风,努力修身养性,拒绝有偿家教,崇尚立德树人,让廉洁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用爱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