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风采录——感动中国的廉政人物
牛玉儒:燃烧自己 照亮大家
一个富于激情的干部,就像一部发动机,既能带动一班人,还能感动更多的人。一个好干部,就像一颗小太阳,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照亮大家。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牛玉儒,在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是这样的,以前在别的岗位上也是这样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 产 党人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他的逝世,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的倾城之痛。
心声:
●我希望能和百姓保持亲近、亲密的关系,而不是做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
●群众既然找上门,千万不能冷了他们的心。
●为官一任,就要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好事。
人物链接:
牛玉儒,内蒙古通辽人,1952年出生。历任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秘书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1997年4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当选为市长。2001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2003年4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牛玉儒同志是中国共 产 党的优秀党员,是党的优秀民族干部。2004年8月14日,牛玉儒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2岁。
任长霞: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
这是个一年工作4600个小时的女局长,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任长霞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她在民间亦是一个传奇人物:八旬乡间老妇讲述着收兔毛女人的故事,那是任长霞为打探黑帮消息的乔装打扮;鸣冤告状的群众记得她边接案子边掉眼泪的场景……
心声:
●在我这儿没有金钱能打通的关节,只有公正的法律。
●对待发现的线索,我们必须去查,即便有牺牲的危险,也义无反顾。
人物链接:
任长霞,40岁,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1983年加入公安队伍,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4年4月14日晚不幸因公殉职。任长霞的去世,震撼了登封市。追悼会那天,14万多群众自发前来悼念,白花如雪,白幛如云,这在登封的历史上是首次。...
马祖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两弹一星”元勋,老科学家王大珩,曾为他写下这样的题词:“高山仰止,祖国以光”。他高贵,以宽容应对每一次挫折;他温和,精心维护君子风范;他坚忍,百折不挠;他豁达,穷且弥坚;他正直,视学术操守重于自己的生命。他一生创立了三个成就,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他不注重个人名利,甘为人梯,提拔后人,培养出一批批能够独当一面的专家,带出了一支支过硬的队伍。这就是马祖光,中国当代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
心声:
●共 产 党员在贡献上是要区别于普通人的,要处处走在前面;在利益前面,更不能伸手。
●严谨是做学问最起码的态度,可不能在知识界里当奸商啊!
●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好,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顾大局,让荣誉,要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
人物链接:
马祖光,1928年生人。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52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马祖光是国内外激光领域知名学者、中科院院士、哈工大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首席教授。2003年7月15日,突发心脏病,在北京逝世。
马祖光的生命之光永不熄灭。他为中国激光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堪称“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梁雨润:“百姓书记”“五部曲”
“官可以不做,老百姓的事情不能不管”,梁雨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基层做纪委书记短短五年时间里,就组织查处了无数起群众上访案件,尤其是处理了一批关系老百姓生活疾苦的陈年积案而备受人们称赞,赢得了诸如“梁青天”、“梁包公”这样的称呼。他用清廉书写了一个百姓爱看的“官”字。 当地群众和纪检干部总结出他解决群众问题的“五部曲”:“流泪听状子,承诺定日子,调查进村子,说服耐性子,处理快步子。”
心声:
●假如他是我的父母姐妹,假如他是我的姑舅伯姨,假如他是我的亲戚朋友,我该怎样对待。
●老百姓的事必须“小题大做”。
张建国:群众的主心骨
当死神在你面前突然降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迎着死神冲上去!把生的希望带给群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重庆市开县正坝镇纪委书记张建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在川东北气矿“12.23”特大井喷事故中,他舍生忘死,和同志们一起保护了1300多名群众的安全。他用铁一般的意志,书写了一曲纪检监察干部忠于党的事业、忠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颂歌。
心声:
●三喜村最危险,让我去!
●与毒魔毫不退让的争夺中———绝不能丢下一个群众!
●死神的威胁下———你先走,我还能坚持!
人物链接:
张建国,男,汉族,1958年1月生于重庆市开县敦好镇,大专文化,1978年2月参加工作,1979年5月加人中国共 产 党。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张建国在成都56043部队服役。1984年以来,他先后任开县重庆市正坝镇武装部长、敦好镇计生办主任、敦好镇纪委书记,2001年至今,任正坝镇纪委书记,、2004年1月,中央纪委授予张建国同志"全国优秀纪检干部"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纪枪监察干部向他学习;2月,中共重庆市委授予张建国同志“重庆市优秀共产 党员”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市广大共 产 党员向他学习。
周国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周国知先后担任过乡武装部部长、乡长、计生办主任、民政助理等职,岗位不同,但为民之心不改。他常年是手持一只手电筒,穿一双“解放”鞋,背一个竹背篓走村串户,了解特困户、残疾人、受灾户、孤寡老人及优抚对象的困难需求。年仅42岁的土家汉子周国知积劳成疾,走完了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出殡路上,人们在自家那眼看就能收获的包谷林里砍出一条大道;路滑的地方,人们自发地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搭成人墙,为周国知灵柩的前行铺路……
心声:
●我手里的每分钱都是群众的救命钱,用出去之前我都得想一想,这钱该不该花,对不对得住老百姓。
●共 产 党人的功德碑,应该建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宁愿在家坐着死,不愿多花国家一分钱,住一天医院要170元,能解决好几户困难家庭的困难啊!
人物链接:
周国知,1961年出生于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勾腰坝村,1978年11月入伍,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 产 党,1983年退伍。1984年9月招聘为国家干部,先后担任原椿木营区后坝乡人武部长、乡长、椿木营区(后改乡)计生办主任、民政助理等职。因积劳成疾,身患肝癌,于2003年9月27日病逝。
曹发贵:一心为民好村官
在火热的夏季,曹发贵,一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江淮大地传诵。他在担任村支书的10年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有可以载入史册的功绩,却以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难、琐碎的工作,用为村民们所办的一件又一件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书写了一个共 产 党员、一个村支书不平凡的人生。曹发贵遇害到安葬的七天时间里,自发地到他家守灵的群众,每晚多达二三百人。而他下葬的5月21日,正是农村的午收大忙时节,可是那一天,黄坝村的田间地头,却看不到一个人。人们自费租用了70多辆车,赶往15公里外的殡仪馆,为的是见曹发贵最后一面。
心声:
●遇事多吃亏,多想别人,少想自己,才能让人服气。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风好不好,关键在领导。
岳林涛:用生命书写忠诚
危急时刻,他率先跃入急流排除险情;生死关头,他舍己抢救战友以身殉职。年仅36岁的湖北省安陆市木梓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岳林涛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在短暂的人生中,他恪守“为民、务实、清廉”的信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公而忘私、一心为民。
心声:
●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这才是共 产 党员的本色。
●当干部就要心系百姓,为民解忧。
●要当好纪委书记,清正廉洁是前提。
郭峰赵德尊:离休未敢忘忧国
曾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离休老干部赵德尊近日写的一封建议信,成为这个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的“教材”。在这封信中,赵德尊建议在党内大力倡导原辽宁省委书记郭峰同志住院期间拒收礼品的“六不”做法。他说:“现在‘贿风’硬吹!更要伸张正气,压倒邪气!要让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光辉在党内照耀,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在全国唱响!”
“六不”的主要内容如下:1.不送不收慰问金;2.不送不收保健品;3.不送不收有关涉及保健的用品、用具;4.不送不收大盆鲜花;5.不送不收熟食;6.不送不收贵重、进口水果。
格言故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使人受益的朋友有三种,使人受损的朋友也有三种:正直的朋友,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博学而见多识广的朋友,可以让我们受益良多;而事实上并不正直的朋友,善于迎合别人、讨好别人,而欠缺诚信的朋友,善于随口胡说却没有真正学识的朋友,只会让我们受到伤害。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当今许多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而我心中却坚定地认为节俭朴素是一种美德。
司马光说俭约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教育儿子说:我本来出生于清寒的家庭,清白的家风世代相传。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养成了不喜欢豪华奢侈的性格。记得小时候,大人给我穿装饰有金银的华美服装,我就觉得脸红害羞,常常脱下来,扔在一边。20岁那年,我中了进士,在皇帝亲自举力的琼林宴上,大家都戴花,唯独我不戴。同科考中的人告诉我说,这花是皇帝所赐,不能不戴,我才勉强插了一枝。多少年来,平日穿的只要能够御寒,饮食只要能吃饱就行了,从不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当然,我也不穿破旧肮脏的衣服,来显得与众不同,沽名钓誉。我不讲究吃喝穿戴,只不过是顺应我俭相的性格罢了,并没有别的用意。
事实上,司马光的一生,的确是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虽身居高位,日常生活还是“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有帛”。他编修《资治通鉴》这一历史巨著,一切费用都由朝廷供给,但我们从1961年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可以发现,他所用的稿纸却是用过的废纸。像这样注意节约的封建社会的官员,实在是不多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
再小的东西,也是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创造出来的,都来之不易,不可轻易浪费。
即使一分钱也会捡起来
李嘉诚是著名的香港富豪,而他对钱的“吝啬”程度也是罕见的,据说,若是有一分钱掉在地上,他也会弯腰把它捡起来。他面对公益事业,时常慷慨解囊,但一掷千金的他,对于每一分钱的去向,都要亲自过问。
有一次,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访问团一行到西宁访问。在青海大学座谈会上,当青海大学负责人谈到校园网络建设需资金800万元时,李先生详细询问了光纤铺设等情况,没等校方介绍完,他便抓起桌前矿泉水瓶,走上前台,指着手中的水瓶说,本来生产这瓶水需8万,但在申请资金时却需要10万,那么多余2万就是浪费,办多少事就该花多少钱。等李先生拿着水瓶走下台时,对迎上前来的青海省省长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要在地上丢一元钱,我会立刻捡起来的。”后来在胜利宾馆听取青海省政府介绍的几个项目时,李先生再次举起桌前的矿泉水对在场的人说:“这个水瓶的厚度已完全够用,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花钱把它加厚呢!再有钱,也不能浪费;再花钱,也要花到实处。”
据说,一次李先生从酒店出来,低头准备进轿车门时,有个一元硬币滚了出来,不巧正从窨井盖的格子中滚入下水道。替李先生开车门的侍者连忙替他掀开窨井盖并将一元硬币捡起并到水龙头下冲洗干净,然后交还给李先生。李先生高兴地接过硬币,并从包中拿出一张面额百元的钞票,奖给侍者。众人不解,李先生说:如果这一元硬币没有人捡起,那么这一元硬币所代表的价值就从世上消失了。而他给待者的一百元,待者会去使用,一百元钞票代表的价值始终存在于这个世界。他要奖励待者这种绝不浪费钱币的行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与他的对联
林则徐年轻时候,刻苦攻读史书,重视爱国情操,写了许多明志的对联。他出任江苏廉访使时,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狗官”。
为了表明这一观点,他就给自己的大堂上书写了一副对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上联号召人们揭发贪官污吏,他将主持正义,大胆处理;下联鼓励人们给自己多提意见,他将虚心接受,坚决改正。后来,林则徐又升任两广总督,责任更加重大。那时,帝国主义者用鸦 片毒害中国人民,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不敢抵抗,只好让大量白银不断外流。
林则徐目睹这种情况,极为气愤。于是,他于1840年勇敢地挺身而出,坚决查禁鸦 片,并给自己的府衙又亲笔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可为后人之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