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疫情心理健康)讲座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逐渐蔓延到全国。经过全国人民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我校也顺利复课复学。
同学们,“行百里者半九十”,零新增不代表零风险。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都将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开学的第一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知识讲座),下面,我想通过一些图片、视频、资料带领同学们了解如何预防新冠肺炎、如何做好心理防护,汲取前行的力量。那么,什么是新冠肺炎,咱们小学生如何有效地预防呢?
同学们,可恶的病毒带走了许多生病,疫情的到来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会做些什么来增强心里免疫力? 请同学们先回想一下,看看自己或身边是否有这样的现象,你,准备好了吗?
1.妈妈看了新闻后变得紧张起来啦,弄得我也很紧张。
2.自己或家人身体只要有咳嗽、不舒服时候,哪怕是有一点“风吹草动”,我会很担心是不是被“小恶魔”缠上了。 或者看到别人打喷嚏、咳嗽,我会不安,感觉会传染给我。
3、我身边明明没什么特殊情况,却不能出去玩,我很愤怒/疑惑。
4、我还在隔离期,不能按时回校上课,怎么办?
5、因为疫情的影响,我的食欲没那么好了;睡不好觉,甚至做噩梦;记忆力、注意力也下降了。
一、我们会有哪些身体和心理上的反应呢?
有的同学表现出害怕、恐慌、担心、生气、烦躁、发脾气;有的同学每天花很多时间看疫情的相关讯息,并反复跟家人讨论;有的同学表现为话少、状态消极,食欲差、睡眠差或赖床;有的同学沉迷于看电视、打游戏,生活较懒散,不是坐着就是躺着......长时间的蜗居和负面信息也客观造成了他们情绪的波动,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有的甚至还会留下阴影。因此,疫情期间,既要关注身体健康,也需关注心理健康。
二、如何调节身体和心理的反应,做好心理防疫呢?
(一)积极关注疫情,形成科学认知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这个“小恶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来了解它吧。
(二)正确看待消极情绪,适时自我调适
在这段时间,我们关心、关注疫情,对疫情发展感到焦虑、害怕、甚至恐惧,这些心理活动来源于我们对自身和亲人的关心,都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不用过度在意。如果你有这些负面情绪,你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缓解:
下面,老师就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效果不错的放松方法,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1、深呼吸放松法(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我们可以用深呼吸放松法来放松自己)
吸气:深深地,慢慢地,大吸一口气,直到吸不进去,屏住;
呼气:慢慢地,轻轻地呼出来,呼出来,呼出来;
然后,重复上面的步骤3~5次,吸气,呼气~
2、躯体肌肉放松法
选择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握紧你的双拳,握紧,再握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抱紧你的双臂,抱紧,再抱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双腿伸直,绷紧你的脚弓,绷紧,再绷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
3.多和父母、老师沟通交流
父母、老师等长辈们能够给我们巨大的支持和安全感,及时和他们沟通交流,能有效缓解自身的不良情绪。
当同学们感到紧张、烦躁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把坏心情干跑吧。
三、合理规划,丰富生活和学习
1.劳逸结合,加强锻炼
每天坚持运动一定时间,可以让身体更健康,精力更充沛。比如:跳绳、练舞蹈、转呼啦圈等。
2.培养兴趣爱好,让生活变得丰富
我们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下棋、读课外书、听音乐、搭积木、做手工。
3.帮助父母做家务,享受亲密时光
我们的爸爸妈妈要上班,很辛苦,我们在家时应该主动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活,好好享受温馨、亲密的时光。
四、学习典型人物和事迹,增强心理正能量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无数各行业的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守护着大家的安全。
有大家熟悉的终南山爷爷,他叮嘱我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他说:“因为情况特殊。”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
也有日夜陪伴在病人身边的医生和护士们,他们每天与病毒打交道,穿戴护目镜、防护服、橡胶手套……只有全副武装才能与病毒“面对面”。
面对疫情,除了医务工作者们在努力对抗病毒,还有其它的普通人也在默默战斗着。例如,披星戴月,建设医院的工人们;给医疗队送菜和水果的农民们;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和热心司机们。他们传递希望,无私奉献,坚持不懈,这些动人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正能量。
歌德告诉我们: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我们要学会听从组织安排,学会自我调适,学会合理生活,让春日的阳光照进我们的心灵。心理的这场战役,需要你自己来打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