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教研
都是教育智慧的传递
每一次教研
都是教育者成长的契机
每一次教研
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为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落实新课标理念,推进海安市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诊断”研究,探索海安小学数学“守常务本 精教优学 共生发展”课改路径。6月19日下午,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在李堡镇中心小学举办了海安市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诊断”专题研讨暨大公镇贾恩华名师工作室、李堡镇唐慧彬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讨活动,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研训员仲海峰,大公镇小学研训员贾恩华,李堡镇小学研训员顾慧辉,大公镇贾恩华名师工作室、李堡镇唐慧彬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大公镇小学数学教师代表,李堡镇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堂展示分两个场地进行,六位老师围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课堂展示,让听课老师对同一课程内容的教学思路有了不同的理解。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引发了听课老师的思考,也展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
古贲小学的何季梅老师和李堡小学甘梦老师上的是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何老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甘老师从绘本导入,将学生的动手操作、主动思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李堡小学任刘勇老师和大公小学王海燕老师上的是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任老师借助研学活动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调查统计的欲望,践行新课标学科融合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统计效率。王老师以盲盒礼物作为导入,激发学生产生汇总数据的需求,带领学生真实地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
李堡小学张月琴老师和大公小学朱玲玲老师上的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设计调查表》,张老师以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小记者角色贯穿始终,调查表的设计环节,让学生不断完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朱老师给学生做数学的机会,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学习与掌握统计的过程与方法,感受数据蕴含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
小学数学研训员仲海峰对六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老师们能让学生亲历统计过程,建立数数据意识,见证统计表的制作过程,教学语言精练,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在后面的教学研究中,他勉励老师们还要继续学习新课标,研读新教材,切实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线老师们可以加强优秀课例研究,进行课堂复盘,切片观察,认真赏析,上好移植课和创新课,老师们要脚踏实地,沉入课堂,即时诊断教学,促进思维生长。
激水成涟漪,击石生灵光。此次教研活动,是一场集教学与理念、方法与思想碰撞的盛宴,名师团队示范辐射,给老师们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视角,让老师们能援疑质理,共探索、共进步,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海安“小数”的老师们定将一路采撷,一路欢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