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确保教育技术装备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条件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促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县教育局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精神,树立创新意识、课程资源意识和服务学生意识,立足“管”和“用”,健全制度,落实常规,有效管理,强化服务,讲求效益,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整体管理应用水平为目标,以开展教育技术装备使用效益为主要内容,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加强日常应用为途径,努力创设有利于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的制度环境,落实“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试点工作,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持续、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机构,确保管理应用上水平
1、成立领导小组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应用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由总务处、教导处及各处室负责人成立领导小组,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确保专人管理
建立教育装备管理网络。以总务处为核心,以处、室、办为单位,按照省配置要求,实行条块结合,各负其职;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促进全员管理观念,从岗位谋业向管理专业化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
(1)专人管理到位。图书阅览室、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音乐教室及器材、美术教室及器材、综合实践活动室及器材、科学教室及器材、多媒体教室及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及设备、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有专人管理,明确职责,其管理工作计算工作量并列入绩效考评。各室管理人员如下:
器材(专用)室 | 负责人 | 器材(专用)室 | 负责人 | 器材(专用)室 | 负责人 |
图书室、阅览室 | 范建军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卢刚 | 财务专用电脑 | 邵志兵 |
数学仪器室 (教具室) | 郭随溪 | 报告厅 | 曹勇 | 小学综合实践室及器材 | 万建 |
科学实验室 及仪器室 | 王丽华 | 体育设施器材 | 刘成 | 校长室、教务处办公电脑 | 许爱军 |
音乐专用教室1及器材 | 曹丽华 | 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 | 曹 勇 | 美术室 | 徐连一 |
(2)专职教师到位。
综合科大部分由专职老师上课。其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科目安排专职教师上课,专职教师均参加过专业培训,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强,能胜任学科专职教学。
3、经费投入保障
学校保证每学年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易耗品补充以及人员培训等,同时群策群力,加强多渠道地筹措经费,加大此项经费的投入。
(二)明确要求,促进管理规范化
1、明确职责
要求各室负责人明确各自的职责,对各项规章制度要做到了如指掌。做好学校的当家人、管理者,加强责任心,制定好工作计划,将教育技术装备的破损率减到最低,同时确保教育技术装备的日常应用,最大地发挥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各室负责人还应加强学习与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2、规范管理
(1)保证制度齐全。学校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器材、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齐全规范,入框上墙,使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和学生有章可循。
(2)做到账物相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仪器器材、设施设备、图书的登录建账。各室做到仪器器材总账、明细账、低值易耗品账“三账”齐全、准确;账面与实物相符、总账与分账相符、橱签与实物、与账面相符,仪器器材账、卡、物相符率达100%(其中低值易耗品账、物相符率不低于90%)。
(3)做好日常管理。
各室负责人要做好仪器器材的科学存放、维护保养、借还登记和卫生清洁工作。
摆 放仪器要全部入橱,定柜、定层、定位,分类存放,仪器存放科学、规范、安全、美观。科学室化学试剂、药品要妥善保管。
保养维修仪器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完好奖状。各室如有仪器破损,能维修的应自行或请人维修,不能维修的应及时填写教学仪器设备报损报告单。主要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借用登记做好日常教学仪器器材设备的借用借用、归还登记,对损坏的器材要追纠原因,追查责任,以加强使用教师的责任心。对不足的仪器器材有计划地补充。寒暑假假期各室不开放,学校器物一般不外借,如确需在寒暑假借用学校器物或外借学校器物,需经过学校领导批准方可。
卫生安全经常清扫各仪器器材室,保持各室室内干净卫生,安全通风,仪器排放有序,规范。并处理好各室准备的用电、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学校网络、计算机定期进行网络维修、软件更新、病毒查杀等工作,确保学校计算机正常动作。
(三)有效运作,促进装备应用常态化
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教育的改革和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技术装备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保证和条件,我们的装备,目的就是运用,应用才是硬道理。不用就是浪费。因此,我们要立足校情,有效运作,提高教育装备的应用率。
1、做好培训工作,促使教师用好装备。
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培训方式,对管理人员与全体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重视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员、网管人员和器材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全员培训工作。发挥好学校骨干网管人员和远教管理员的技术优势,以“传、帮、带”的方式培训本校网管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重视其他各室管理的业务培训工作。
继续全面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以提升教师的整合水平为目的,以转变教师理念为根本,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为重点,以培训和实践相结合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师全员培训。培训工作讲求实际、实用和实效。为教师用好教育装备作好准备。
2、做好应用安排,激励教师多用装备。
结合学校的专用教室、仪器器材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老师在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协作学习室、美术室、音乐室上课和图书阅览室开放作了统一安排。
根据学校有1间大多媒体教室和1 间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情况,为落实电教设备“堂堂用”的要求,根据我校目前情况,我们在大多媒体教室每周安排15节课,没有安排的班科用好移动多媒体上课。计算机室按课表上课。
学校现有音乐专用室1间、美术专用室1间,有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各1个。所有音乐、美术按课表上课。
图书借阅、阅览室开放学校作统一安排,按照学校安排表轮到到阅览室读书的班级由该班科任教师组织学生到阅览室看书,并进行指导。看完书后可继续借书课后阅读,保证每学期生均借书册数不少于6册。同时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各班开设班级图书角,多种途径推进校园书香工程。保证学生课外阅读量达课标要求。
开展“阳光体育”训练活动。学校对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的体娱活动作统一安排,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开展艺术训练活动,学校对鼓号队训练、舞蹈队训练、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等有明确要求。少先队大队部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作全面统一安排。
(四)大胆探索,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1、努力做好“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不仅仅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建立学科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文字、电子音像材料信息资源,以便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学年内每位教师至少上好一节整合公开课,每门学科大力开展整合观摩课活动,开展整合课例、课件和整合论文评选活动。做好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试点工作。争取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和创造,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进行“校园绿色网吧”的尝试。伴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宽带的日益普及,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率先融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与其带来普及网络知识、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网上信息交流的同时,由于网络的无限开放性,使得许多不健康的信息也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回避与扼杀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是我校追求的办学特色目标之一,为了使我校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愉快学习,健康成长,我校大胆创新,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开设“校园绿色网吧”的尝试。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华阳小学校园网吧试运方案”,安排四到六年级学生在校上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把网络变成学校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从而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201609
用户登录